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南宫28官网- 南宫28官方网站- APP下载变化司负责人就《2024、2025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答记者问
2025-11-21南宫28官网,南宫28官方网站,南宫28APP下载
在温室气体覆盖范围上,我们聚焦于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排放,即化石燃料燃烧、工业过程反应等产生的温室气体,不覆盖因外购电力、热力导致的间接排放。在配额分配范围上,我们精准锁定每个行业碳排放最集中的生产企业,包括高炉—转炉长流程钢铁生产企业、拥有水泥熟料生产线企业和拥有铝电解工序的企业,这些企业的碳排放量占各自行业全流程碳排放的98%以上。而对于碳排放量相对较少的独立电炉短流程钢铁生产企业、独立钢压延加工企业,则暂不纳入配额管理。
三是合理控制企业配额盈缺率。基于企业(生产线、工序)实际碳排放强度与行业基准水平的差距进行绩效比较。对排放强度低于基准水平20%及以上的企业实行配额封顶,盈余率为3%。排放强度低于基准水平20%以下的企业配额盈余率在3%以内,排放强度越低、盈余率越大。排放强度高于基准水平20%以下的企业配额亏缺率在-3%以内,排放强度越高、亏缺率越大。对排放强度高于基准水平20%及以上的企业实行配额封底,亏缺率为-3%。
三是持续提升企业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以督促企业编制年度“数据质量控制方案”为抓手,推动企业建立健全碳排放数据质量内部管理制度,规范企业数据统计核算、月度存证、年度排放报告编制等行为。将数据质量控制方案编制和执行情况作为企业分级分类管理的重要依据,有针对性地确定监管重点。加强对企业技术帮扶和政策宣贯,会同市场监管部门紧盯碳排放关键计量器具配备、使用和管理。鼓励企业创新数据质量管理技术手段,通过区块链、物联网等方式提升数据质量。
为贯彻落实《意见》部署安排,生态环境部已启动化工、石化、民航、造纸等行业扩围前期准备工作。一是推进历史数据治理。为摸清化工、石化、民航、造纸等行业的排放情况,对2013年以来相关行业企业碳排放报告进行收集整理,相关数据经过核查,具备了针对性解决碳排放数据质量问题的条件,为科学合理确定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奠定了基础。二是加快编制“一揽子”技术文件。目前,已组织相关单位研究起草化工、石化、民航、造纸行业的配额分配方案、核算报告指南、核查技术指南等配套技术文件,为扩围工作做好技术保障。三是推动基础设施升级改造。针对扩围工作需要,从提升监管能力、扩大系统容量、提高数智化水平、保障数据安全等方面对全国碳市场管理平台、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三大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提升基础设施平台的保障能力。
绿色低碳基础研究:近年来,信息标准院开展国家部委等单位委托的绿色低碳相关课题百余项,比如《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钢铁及有色金属行业国际产能合作策略研究》《工业部门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研究》《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及路径研究》《钢铁行业节能与绿色标准研究》《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研究》《重点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国内外政策及标准化研究》《双碳背景下铁矿石资源保障体系研究》《绿色低碳系列标准应用推广》《钢铁绿色低碳国际标准化发展路径》等。
一码两碳多平台建设:联合中关村工信二维码技术研究院成立“钢铁行业MA统一标识注册管理中心” ,建设有钢铁行业MA统一标识公共服务平台推广应用中国主导的全球标识体系,上线钢铁行CBAM填报平台、钢铁行业数字产品护照平台、钢铁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联合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成立“碳管理体系(钢铁行业)服务中心”,建设“钢铁行业碳交易撮合服务平台”,提供碳体系和碳交易相关服务。联合与国家碳计量中心(福建)成立“钢铁行业碳计量研究中心”, 聚焦核算方法学、计量模型、数字化碳监测等方面的研究。联合北京绿色交易所成立“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钢铁行业专利池”,构建高效开放的绿色技术专利共享平台。全球首发“钢铁企业碳基建综合方案”,组建碳基建联合体,形成碳能力建设独家资源最多、覆盖面最全、管控力最强、专业能力最突出的团队,开展钢铁企业碳体系、碳平台、碳管家、碳标准、碳标识、碳计量等碳基建服务。


